
其实衰老的生理原因我们都知道,身体器官在老化、代谢在变慢。最终体现在外表上其实只有一个词:“松垮”了。皮肤松了,脂肪流失了,肉在骨骼上挂不住了;眼皮松了,需要眉毛抬起才能睁开眼睛了;苹果肌下垂了,拉出泪沟,压出法令纹了;嘴唇的肌肉也松弛了,看起来越来越薄…尤其脱了衣服会更加明显,身上的肉整体松松垮垮的,没有弹性了。那为什么皮肉会松垮下来呢?
外面是皮肤失去了弹性,里面是肌肉失去了支撑力。
倪萍老师和刘晓庆老师都已年过半百,有这些情况也属正常。但身边其实很多95后,居然开始出现“垮”的痕迹。是为什么呢?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来,皮肤在最外层,肌肉在最里层。想象一下,如果肌肉很薄,没有支撑力,所有的重量都要靠皮肤收紧,久而久之,皮肤也会松弛。
再想象一下,如果肌肉有的很紧,有的很松,总是处于拔河的状态,也会加速松垮。
比如,如果你长期低头,前脖子的肌肉很紧,它就会把下巴往下拉,下巴又会拉嘴唇、拉苹果肌,这时候苹果肌没有力量,就会被拉下去。
可以从图中看一下,左侧的脖子拉力大,右侧的上半脸拉力大
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,那些只作用在皮肤层的瓶瓶罐罐、仪器,很难解决肌肉层的问题。那一切损害肌肉支撑,或者造成肌肉拉力失衡的习惯,都可以视为“早衰作”。
下面我就列举一下,常见的“陋习”:
情绪不好,兴致不高,这是衰老的首要大敌。
运作支撑的骨骼、肌肉需要能量,人总是状态不好就会脊柱无力,瘫坐、面部松弛,慢慢形成习惯。
精微去看,情绪不好时会让肌肉紧张、拧巴,比如眉头紧锁、嘴唇紧闭,都会让肌肉失衡,拉力不一。无力量支撑和有力量支撑,看起来要差好几岁。
塌腰驼背,形体不正,这绝对能排衰老的二号大敌。
人只有形体正位时,骨骼是最挂肉的,肌肉的拉力也是最平衡的。可以看下图对比,左图就是前后肌肉拉力一致,皮脂会向内垂直附着,右图就是拉力不一,有凸有凹,那些凸出的部分时间久就会下垂。
我们之前发过形体一周对比图,被一些减肥机构盗去说是减肥效果,其实就是形体正位了一些,肌肉拉力平衡了些。不注意避寒,冬天穿的少:这也是很多爱美的姑娘不注意的问题。如果天冷穿的少,一是会因为寒冷而姿态蜷缩,加重肌肉拉力的不均衡,二是肌肉筋膜会僵硬,血液循环不畅通,滋养度降低。我自己作为一个教别人变美的,都从来不提倡“美丽冻人”,一旦冻人了就不可能美丽。
面部表情管理不当,肌肉四分五裂。这是非常重要,却被很多人忽视的问题。很多人认为表情只是代表了情绪,其实表情肌肉也塑造了我们的面容。可以举个直观的例子。年轻时候的郑佩佩和赵雅芝骨相类似,都非常美;
但到了一定年龄后衰老程度差别却很大。除去一些保养问题,表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郑佩佩后来走了谐星路线,喜剧就是要眉飞色舞使用很多夸张表情,一般都比正剧演员老的快。可以打开手机摄像头,拍一段自己日常的说话笑的表情,看看自己是不是有一些无意识的挑眉、皱眉、嘴巴用力收缩、嘴巴不闭合等不良表情习惯。
频繁减肥,快速胖瘦:很多减肥人群最容易出现的问题。短时间内出现胖瘦变化,皮肤会跟不上收缩的速度,出现一些松垮的纹路,减少支撑力。最主要的是很多快速的减重减的都是肌肉,留下松松软软的脂肪,没有支撑后会慢慢的垮下来。所以减肥一定要循序渐进,以减脂为目标,而不是减重。
作息饮食不规律,身体钝感:现代人的通病来压轴。作息不规律除了影响我们的代谢、激素系统。还会让我们的身体变钝感,漠视身体的信号,对饱、饿,冷热、疲惫、兴奋等都渐渐钝感。让身体得不到很好的滋养,加速衰老。
有哪些日常的训练,可以让我们更抗衰呢?
心理练习:多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,梳理自己的情绪,更多的理解别人和自己。减少抱怨、谴责、焦虑,这样能让自己拥有更多向上的积极能力,就不会有一些无意识拧巴,拧巴是一定会动用一些细小肌肉,让肌肉失衡的。
这个练习是一个长期的事情,不要太心急对自己太严苛,另外规律的作息可以很好的辅助心理练习,你可以先从规律的作息开始进入对自己的觉知状态。你也可以密切关注我们的直播预告,我和Claire老师会经常做一些认知层、心理层的直播,希望能陪伴你越来越通透,更有自我的觉知力。
形体练习:前面说了一个正确的形体是肌肉的最佳附着位,你可以照着镜子观察一下自己的形体。具体的解决方案是需要根据你目前的形体问题制定系统的解决方案,也是我们28天训练营体育课的部分。如果你不想加入,也可以每天抽时间练习这个形体动作。它能拉伸一般情况下前侧比较紧绷的肌肉,缓解正面的皮脂被拉向下的程度。
在日常也要注意姿态,不要总是塌腰驼背,这会让自己的脖子、胃部、腹部挤压很多的肉,形成堆积。形体正位后可以练习身体的支撑肌肉,增加肌肉的厚度和韧性,让它更有支撑力。打星杨紫琼虽然老了,但是看起来不松垮。
表情练习:让表情只去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情绪,就要消除表情肌的习惯记忆。这个可不是靠意识就可以的,需要进行面部肌肉的训练。
之前我们开过表情管理的公益训练营,就是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意识到表情管理的重要性。后来被知识付费平台看重变成了付费课程。